-
日期: 2020-08-24 | 来源: 你是我的虚荣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电视剧《白鹿原》的开拍时间,取自出品人的生日(11月17日):中午11点17分。这个吉时,是制片人李小飚专门去蓝田的六朝古刹水陆庵烧了香,请人算好的。
这一天起头就是阴天。但马上要开拍时,太阳突然破云而出,一片灿烂,一只公鸡高声打鸣三下。编剧申捷激动地大喊:“吉祥!”
电影、电视剧开拍前都要选吉时,拜土地,按张嘉译的话说,“我们这行就是要就江湖的规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江湖传统,就是改名。
从,到张嘉译,再到50岁改名张嘉益,他一直在信命、拼命、改命的路上。
△ 张嘉译面试片段 老师希望他能成为下一个葛优
01
1971年,人们学会了一个新名词“计划生育工作”,但这对1岁的张嘉译(那时他的名字还叫张小童)影响不大,他是老张家第五个男孩。
也许爸妈真诚地想要一个女儿,张嘉译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妹妹。
兄妹六人和爸妈一起住在一套七十多平米的房子里,用张嘉译的话说:“每天都是乌泱乌泱的生活。”晚饭出去买馒头都是20个起步。
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被张嘉译带到剧组。拍《白鹿原》时,他一叫烤串就是几千串,在现场架火,边喝酒边吃肉。
陈道明曾评价张嘉译:“作为演员,你条件并不太好。”
说起来,在兄妹几人里,张嘉译绝对算没有文艺细胞的那一个,偏偏是老天爷硬把饭碗摆在他面前。
读高二时,张嘉译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舅舅看见《西安晚报》上的一则电影学院招生广告,回家就怂恿张嘉译去试试:“去玩吧,特别好玩儿。”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
张嘉译还真就去了。面试时,他不会跳舞,就做了一段广播体操。高中一直在体校练摔跤也算帮上了形体面试的忙,折腾一通下来,还真的就被录取了。
17岁的张嘉译可没想过要当演员,更没想过要当喜剧演员。他当时的想法是成为职业摔跤选手。
运动员叫“张小童”挺好听,也不用麻烦改名了。
张嘉译可不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他下棋、做弹弓、玩烟盒,上课也不听课,就喜欢盯着同桌的胳膊看,但凡同桌越过了三八线,就拿笔扎他。
谁能想到,这个嗓门大,唱歌还跑调,合唱队老师都不准参加的人,摇身一变成为“预备演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