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07 | 來源: 光明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代快速助眠物品排名:
安眠藥:半小時會有效果
安德魯 · 威爾博士提倡的壹種呼吸方法,最快可以在 60 秒內進入睡眠
讀書:拿起書本的那壹刻
很多人工作之後,還是忘不了學生時代的那場睡眠——
老師在講台上侃侃而談,自己在課桌上哈喇子水漫金山。
以至於在禿著頭、盯著天花板的夜裡,很多人的辦法是——拿起壹本書。
圖片來源:待定
但是,為什麼呢?書怎麼這麼催眠?書對我們做了什麼?裡面有什麼神奇暗物質嗎?
壹
這本書,
不是你的天選之書
同樣都是書,但催眠的效果大不壹樣,我們也有手不釋卷的時刻。
例如盜墓筆記、魂斗羅、甄媹太……抠n暌槐居忠槐荊ㄏ徽掛膊恢>搿
圖片來源:網絡
但如果翻開《考研英語單詞》第壹頁,剛背完第壹個詞 Abandon……就睡著了。
這壹定是書的問題。
認知科學發現:我們對於那些語言組織方式不那麼流暢的書,信息轉換的效率更差。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院的 Harviland 和 Clark 曾在 1974 年進行過壹個閱讀理解測試,參與者們要讀 68 個短句,其中:
壹半的句子的前後文內容是直接匹配的,如我們從車廂裡拿出了壹些啤酒,啤酒是溫的;
另壹半的句子則是間接匹配的,如我們檢查了野餐盒,啤酒是溫的,中間欠缺了壹個邏輯銜接,即野餐盒裡有啤酒。
結果發現,閱讀這兩類句子所需要的時間有明顯差異,兩者之間相差了 0.181 秒。
在這差的近0.2 秒的時間裡,我們的大腦正在瘋狂尋找野餐盒裡有啤酒這壹個缺失掉的邏輯。
拿起壹本難懂的書(例如高數),就相當於需要不計其數的 0.2 秒殘酷疊加——肆舍伍入壹下,可能就約等於壹個學期了。
而且,我們的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如果壹直有大量信息加工不過來,壹層層被堵在理解的大門口,就像被堵住的馬桶,到了極限就會崩盤,成為壹堆枯燥且毫無意義的信息碎片,讓人陷入人生的茫然……
所以......還是書不太行。
天體物理就算了,還是先從低階版看起吧。比如: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