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26 | 来源: 上报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黎蜗藤
最早在上周三(10月14日)由纽约邮报爆出来的亨特拜登的「硬碟门」迄今已过了十多天,但这精心策划的「十月惊奇」,迄今对美国总统竞选的形势影响非常有限。这是什么原因?
首先,这次选战的基调不在于「选拜登」,而在于「反川普」。
拜登的口号不是自己有多好,而是说自己能把美国「恢复常态」(return to normalcy)。恢复常态的关键不在选拜登上台,而在于把川普选下台。可以说,只要民主党推出的候选人不太糟糕,是不是拜登根本不太重要。
拜登吸引的不光是亲民主党选民,就连不少共和党人也纷纷表示支持拜登:2016年共和党初选候选人、前俄亥俄州长卡西奇在民主党大会上现身支持;至少14个小布什和奥巴马时代的共和党籍部长级官员支持拜登;至少14名前白宫官员,包括川普自己任内的前国安顾问博尔顿和前传媒主任斯卡拉穆奇支持拜登;共和党参议员罗姆尼和前参议员弗雷克等支持拜登;前国安官员更数次发表联名公开信撑拜登;这还不算公开指责川普但未公开支持拜登的共和党要员。那些「Never Trump」的共和党人还发起林肯项目(Lincoln Project),筹款拍广告阻击川普。以往从未支持任何党派的大衆报纸《美国今日报》、保守派报刊《新罕布什尔时报》、以致科学社群的专业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等也纷纷支持拜登。
这次选举中,拜登基本上闭门不出。即便到了选战最后关头,民主党最大的竞选活动就是奥巴马在费城帮拜登搞集会,桑德斯在宾夕法尼亚搞集会,主角拜登(甚至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反而不见踪影。所以把拜登説得多坏,对很多人来説并不太在乎。
其次,上文谈到的「不太糟糕的候选人」很关键。
不太糟糕意味着两点:第一,政策争议性不能太大,比如桑德斯的争议性大,民主党人害怕吓怕中间选民,他就没有被选上。第二,形象不能太差。
后一点这可用2016年的希拉蕊为例比较。希拉蕊的强悍作风和女性身份,导致爱她的人不少,恨她的人更多。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希拉蕊一直是腐败政治的象徵。在民调中的「喜爱净值」(喜爱她的百分比减去憎恨她的百分比)长期为负二十多巴仙。在初选前,希拉蕊的「电邮服务器门」已纷纷扰扰,塑造了希拉蕊「特权、不守法」的形象;初选期间,进步派指责民主党主流派帮助希拉蕊打压自己;大选时,俄罗斯黑客盗窃的民主党内部电邮由维基解密爆出,坐实了进步派的指控。到了选前最后十天,科米爆出的「二次电邮服务器门」把希拉蕊拉下马。如果没有这十几年累积起来的印象,一年多的持续爆料,「二次电邮服务器门」不会这么有效。
相反拜登在美国人心目中并没有这样「可恶」。老实说,如果不是欧巴马找他当副总统,他是一个堪称「平平无奇」的混资历的参议员。不得不説,川普给人起外号还蛮能迎合听衆的。他说希拉蕊是Crooked Hilary(腐败的希拉蕊),说拜登他是Sleepy Joe(瞌睡虫乔),指责拜登47年干的事不如自己47个月干得多,这些并非完全无理。但这也説明了,「腐败」并非拜登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因此,说希拉蕊「腐败」很容易引起共鸣,但说拜登「腐败」就很难一下子深入人心。
第三,有过2016年的教训,美国传媒和美国人对这种「突发消息」更审慎。
今次的「硬碟门」与2016年的披萨门有太多相似之处。2016年的披萨门,谣言从4Chan等网站开始传播,说希拉蕊是国际贩卖儿童组织的高级干部,名人爱泼斯坦(一年前在监狱自杀死亡)也是其中要员。他们专门把幼童买来,送到一个小岛上,供有恋童癖的民主党高层和全球派领袖「享用」。这种荒诞不羁的传言,在大选最后四星期越演越烈,很多「细节」不断加入,传得「有鼻子有眼」。在一些版本中,还有在小岛上「吃幼童肉」的情节。在俄罗斯黑客偷窃的电邮中,里面提到的各种食物,在阴谋论演绎中变成了「男童」、「女童」等的代号。而华盛顿周边一家披萨店不幸成爲传闻中的偷运幼童的据点。有人信以爲真,还真的到了那家披萨去「解救幼童」。在警方调查下,「披萨门」证实子虚乌有。
而这次爆料模式就是2016年影子。比如爆料的传播者是以「阴谋论」着称的朱利安尼、班农和匿名者Q(QAnon)等,也在4Chan(和其后继者8Chan)和Reddit的部分版面中扩散。内容同样演绎到「恋童癖」、人口贩卖,「卖国指控」也和当年指责希拉蕊「卖铀矿给俄罗斯」几乎一致(即控制外国投资委员会把美国「重要的战略产业」卖给外国)。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指责拜登「通中」,则加上了很多中国特色的阴谋论,即郭文贵加大纪元的风格,扯上一堆「江习内斗」和「习薄斗争」的料。有媒体调查指出,郭文贵的侧翼「路德社」是最早的来源,另一篇调查则显示大纪元在流言的扩散和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类消息华人有很强的分辨力,而对不熟悉情况的美国人来说,则不知道他们说什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