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1-22 | 来源: FT中文网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马宁:教育的大海里什么是你的灯塔?什么船最适合你的孩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我望见了自己,焦虑的潮汐渐渐退去。
妮可告诉我:“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别人家的家长。不管公校、私校,还是其他道路,没有一种形式是完美的,尽你的认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就足够了。”
2020年春节后,家住美国达拉斯的我开始认真地和老公商量给三岁的老大找个学上,以解救在家憋得五脊六兽的他和经常被忽略的弟弟,以及在家务、育儿和工作的排山倒海面前几近崩溃的我们。第一次站在教育的汪洋前,公校、私校、磁校(magnet school,平民重点校)、实验学校、家庭学校……无尽的可能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焦虑。正在犹豫,新冠席卷美国,我心里这艘求学的小船,还没扬帆就先搁浅了。
疫情真的是面照妖镜,每个国家和社会最大的优势和问题,都在此情此景下加速呈现出来。这些在疫情的语境里对美国K-12教育的讨论,有与美国老师的对话,也有华人家长的吐槽,让我对眼前的选择有了数,也对一些不分国界的、更深刻的教育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在教育的大海里,什么是你的灯塔?什么样的船只最适合你的孩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我望见了自己,焦虑的潮汐渐渐退去。
网课:不给力的网络和分散的注意力
2020年初夏的美国德州,阳光在温暖和热烈之间催生了紫薇枝头的花团锦簇。这种原产中国的小乔木,特别热爱德州的异土,在这里生根发芽,遍地抽枝。如果不在时间的维度里看看上下文,这样的早晨到处闪动着岁月静好的光泽。
29岁的小学老师斯威夫特先生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走进他的教室。这是自3月底德州因新冠疫情颁布“居家令”以来,他第一次回到学校。“居家令”刚好在春假期间颁布,放假前的课堂情景被冰封在这里:打开的书本,凝固的板书,地上的小纸团,敞着翻盖的书包……斯威夫特默默地整理着物件,也收拾起四年级孩子们可爱又气人的小散漫:“这和以往假期之后回到空教室的感觉不一样,眼前那种戛然而止的情景,让我觉得像灾难片。” 他把收拾好的物件一一拿到校外的停车场,归还给戴着口罩前来取自己东西的孩子们。
时隔半年,斯威夫特老师的学校已经进入了全美普遍采取的网课加面授的教学方式。这所公立小学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母语都不是英语,他们大多来自中美、南美和非洲,很多是去年才迁居美国的新移民,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在学校给出网课和面授的选择之后,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选择了回到学校。这其中有学习效果的考虑,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父母都必须外出上班而缺乏陪伴孩子在家网课的条件。“也有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你可以看出来,因为孩子在家有网课专用的空间、笔记本电脑,有的还为孩子发言配了自拍环形灯。”
网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斯威夫特老师非常得忙,除了通常的备课和教学,他还需要准备网课的材料。他教的科学课有很多课堂实验,如何调整实验,让在家的孩子也能操作和领会学习的内容,是件费脑筋的事。
“但最难的是,在教学的同时还要负责IT的技术支持,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是为大规模网课设计的,所以经常有学生连线不进来,或者这样那样的网络问题,而学校的IT同事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很多问题就得老师自己搞定。还有更操心的就是防疫,每天孩子们放学后,我要留下来用酒精给教室消毒。”
在学校刚刚复课的时候,斯威夫特老师发现,这些半年没有进课堂的孩子们,课堂注意力都大幅下降,所以这两个月里他每天花很多精力帮助孩子们回到正轨。网课的学生情况各异,有的家里三四个孩子都坐在一起各上各的网课,再加上家长在旁边开电话会议,或者做饭聊天,碰到这样的孩子,斯威夫特老师说,“我不太敢经常提问他们,因为我知道家里嘈杂的背景音会传到课堂上,影响到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像以前一样顾及到每个孩子,这是挺遗憾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