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17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最终将进入人体
日本(专题)政府4月13日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据悉,这批核废水总量超过100万吨,排放工作预计在两年后开始。
虽然日本方面表示,在正式排入大海前会对核废水进行过滤并稀释,但依旧引发巨大争议。
纵观人类历史,还从未出现过将处理核事故的核废水排入大海的先例,此前切尔诺贝利和三里岛核事故,都是大气释放。日本此举不仅仅关系本国安危,更将对全球的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家表示,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如同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了。海洋生物对放射性核素会产生富集作用,即在其生命周期中不断吸收核素。长此以往,这些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就会比海水里的浓度要高。而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最终也将影响到人体健康。
“理应再储存更长时间”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4个核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其中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
核电站不得不引入海水冷却受损堆芯,海水与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形成了大量放射性核废水。目前,超过120万吨的核污水被暂时存放在上千个大型储水罐中。
而且,福岛每天仍在产生约140吨核废水。东京电力公司表示,预计到2022年秋季,核废水将达到储水设施137万吨容量的极限。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工作预计在两年后开始。
事实上,世界上有部分国家的核设施曾向海洋或者以其它方式排放核废水,为何日本此举引发高度关注?
多位核安全方面专家表示,核电站排放的废水与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的废水完全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核能总工程师郑明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总体上来说,正常核电运行情况下的中低放射量废液排放,只要满足国际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然而日本这次由于有燃料破损,大量高放射性核素进入水中。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数据,核废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
2019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称,核污水中含碘-129、锶-90、钌-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导致甲状腺癌,锶-90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易致白血病。
2020年有环保组织指出,福岛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之高相当危险,存在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目前已经披露的排放计划,在排放前会对核废水进行处理,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没有办法彻底清除,到时会将核废水中的氚浓度稀释至日本国家标准的1/40(即1500贝克勒尔/升),是国际卫生组织设定饮用水标准10000贝克勒尔/升的1/7,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能低估放射性核素衰变的时间
很显然,目前公布的信息并不能打消外界的担忧。
一位国内核安全专家质疑目前的数据不够公开透明。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核废水排入大海后的具体影响,要根据排放时的具体体量、含量数据再作进一步的判断。这就要求日本政府在排放过程中更加公开透明。
郑明光表示,日本需尽最大努力,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尽量降低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排出。同时在排放过程中应该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测、监督,特别是邀请周边的成员国对其过程与后果进行评估。
除了直接排放入海,核废水处理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前述核安全专家表示,蒸发释放和地下掩埋是较为常见的做法。“但蒸发释放工期长、费用高;而地下掩埋则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地震多发,有发生二次泄漏的可能,所以排污入海对日本来说是最便宜、工期最短的方法。”
然而,日本虽然省钱了,却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