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26 | 來源: 冰川思享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5月22日,甘肅白銀,壹場馬拉松百公裡越野賽,172人參加,21人遇難。現場傳來的消息是,“場面慘烈”。這簡直是壹場“死亡越野賽”。
▲圖/新華網
事故的消息傳來,許多人為遇難者而悲傷,媒體也開始復盤事故的過程,追問事故的責任。與此同時,網上也出現了壹種“死了活該”的論調。這無疑是違反人道底線的言論,絕不可取。
無辜者的枉死應該受到同情,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文明。沒有人“活該”這樣白白死去。這壹悲劇的原因應該認真調查,到底幾分天災、幾分人禍,要給死者家屬和公眾壹個交代。
然而,正因為不是“死得活該”,更應該珍惜生命。
兩位參與賽事的跑友第壹時間在網上發出了他們的親歷記,都提到了要“敬畏自然”。他們在災難中體驗了大自然的力量,有這樣的感慨是很正常的。
但是,大自然不會因為你的敬畏或不敬畏而有所改變,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該反思的是生命的意義。
細思極恐的“神聖起源”
馬拉松這項“運動”的誕生源於壹場古代戰爭。
據說波斯帝國和古希臘城邦聯軍在馬拉松平原大戰,希臘方獲勝。軍隊統帥為了讓後方民眾盡快獲得消息,讓著名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跑回雅典送捷報。菲迪皮茨跑了42公裡後,完成了這壹光榮任務,卻因體力不支而死去。
為了紀念這壹事跡,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設立了這壹42公裡的長跑項目。
這則故事為馬拉松長跑賦予了神聖的傳奇色彩,然而認真推敲,卻也是問題重重。古希臘人沒有騎兵嗎?為了報捷,有必要犧牲壹個很有前途的年輕士兵嗎?就算沒有最終力竭身死的悲劇結尾,這也是奴隸般的待遇。
▲甘肅山地馬拉松救援現場(圖/網絡)
我不知道菲迪皮茨的家人會不會為他的“英勇事跡”感到驕傲,我覺得如果這是發生在我的至親身上,我即便為此驕傲,也不會減輕壹分壹毫的悲痛。
在這個馬拉松起源的神聖版本中,我也只看到壹個事故,壹個錯誤的決定而被白白犧牲的年輕生命。而在現代馬拉松中,有的賽事的距離和強度有甚於此。
全長100公裡、限時20小時、穿越復雜地形的極限長跑,這是為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壹種近乎病態的“馬拉松崇拜”。
為什麼要冒這種風險?
長跑運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壹直聚訟紛紛。相關的研究和統計很多,但“科學對長跑運動的健康作用沒有定論”是普遍結論。至少可以說,存在健康風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