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2-26 | 来源: 多维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几日,中国舆论场里风波不断。其中上海市一位女教师因在课堂发表涉及日本屠杀中国人言论被学生举报事件,持续受到关注,各方争论也是喧嚣不止。
有支持学生的一方认为,该教师言论媚日,是历史虚无主义,践踏爱国红线,说明高校意识形态失守;有支持教师的一方认为,对她的公开举报和批评如同“文革”,是狂热民族主义作祟,伤害了言论自由。
不论是这位发生争议性言论的教师,还是将其言论传到互联网上的学生,都已被曝光在了全国舆论的围观之下,甚至受到西方媒体的聚焦。他们的个人信息遭到“人肉”,不仅收获了支持,还遭遇了批评和辱骂。这应该是他们两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一种结果。
中国某学院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惹众怒。(微博@风的节奏吹)
这位教师只是在可能只有数十人的场所进行了一次任性发言,那位学生只是随手将教师的发言录下并任性地传播到网上,然后事件的走向突然变得不可收拾。
分别支持教师与学生的两个群体,可能都认为此事反映出了不容忽视的现象性问题,但是对于事件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人,却都是一次人生中难以承受之重。
教师的言论和学生的行为,无论是非对错,都被近乎无限地放大,并导致了许多有意无意的巨大伤害。这显示出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的巨大威力,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巨大外部反应,属实是风起于青萍之末,但是风的走向确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而且容易受到反噬。
从国家治理维度出发,有足够的理由维系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刚性的规章制度。在另一方面,人口众多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同的人难免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举动,在思想活跃的校园,既有每日讲课发言的教师,也有热情冲动的学生,发生此类事件并不太令人意外。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