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12 | 来源: 码头青年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想象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上课铃下课铃,没有成绩单排行榜,没有班主任年级组长,没有学生会班干部,没有教参没有教案,没有校服没有课表,没有主科没有副科,没有重点没有非重点,没有实验班没有特长生,没有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没有耳提面命的老师和俯首帖耳的学生,学生们没有整齐划一的发型 …… 每个决定都要你自己深思熟虑;没有人头前带路,你要自己寻找未来的出路。
这是作家沙蕙一本书前言中的部分文字。沙蕙,中学时就读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在这所中学担任校长 12 年的王铮,前些日子刚被免职。
王铮,有媒体称他为中国最富争议的校长。他在中国两大顶级名校,深圳中学和北大附中,留下的印迹,足以写进中国教育史。
我第一次听到王铮这个名字,缘于北京探月学院创始人王熙乔。来自四川绵阳的 "95 后 " 王熙乔,在北大附中度过高中三年。去年底,我在北京采访王熙乔。其间,他对王铮校长的崇拜和感激,溢于言表。
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熙乔说,北大附中的学生即便大学毕业之后,价值观和人生方向,大多还是高中时打下的底子,不会随着上了大学而轻易改变。他说,这是非常罕见的。
王熙乔,不是北京孩子。15 岁之前,他都待在四川绵阳。初三时,王熙乔躲在学校厕所里玩手机。在厕所里,他听见一个哥们说家人要把他送到国外去读高中。于是,他想,我高中是不是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出了厕所,他就开始以 " 教育创新 " 为关键词搜索,最后找到了王铮。
2012 年,通过面试以后,王熙乔来到了北大附中的国际部读高中。
高中时,他肆意生长。
在间隔年(Gap Year),他找到校长王铮,问能不能留校当老师。后来,王熙乔成了北大附中综合实践处正式聘用的导师,但没有编制。再后来,他放弃了南加州大学天体物理系的 offer,一心一意创办探月学院(关于这所学校,我曾经写过文章《这所高中生创办的高中,清华北大毕业的家长将孩子送来做 " 普通人 "》)。
" 这群人头脑里没有旧世界的影子,没有羁绊,是有可能长出新世界的一群人。" 一个常年给阿里等机构做组织架构培训的人,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她对王熙乔等人的印象。
" 这群人 ",包括王熙乔,也包括无数不走寻常路的北大附中学子。
北大附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
能提出如此目标的学校,不同凡响。敢于提出如此目标的校长,更非凡俗。
有人说,北大附中是中国最像大学的中学。
其实,在尊重学生人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等方面,目之所及之处,没有几家中国大学有资格跟北大附中相提并论,甚至包括北大清华。
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王铮。
2021 年 12 月 14 日,随着一纸通知,王铮被免去北大附中校长职务。在此之前,他已经执掌这所学校长达 12 年。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