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27 | 来源: 上观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讲述人一:17岁高二女生,在“四叶草”方舱医院住了9晚
讲述人二:女生妈妈
【一】
女儿:当我成为家里唯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相比这一事实,更让我不解的是,朝夕相处的爸妈一直都是阴性。要知道,就算我在“核酸异常待复核”时,他们在家里都没有戴口罩。看来,我身上携带的病毒只够让自己生病,就算在这个“圈子”也很难混下去,更不用说成为超级传播者了。呵呵,开个玩笑啦。
那天上午的数学课上,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自上网课以来,从来没有人给我打过电话,这时候除了居委会应该就是疾控人员了。我第一次感到了害怕,对方在确认了我的身份后,通知我核酸复核异常。下午,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我被告知复核阳性,等待转运。
4月9号晚上,突然接到电话会有车来接我。我下意识地冲到浴室,迅速地洗头和淋浴。后来在方舱,我多次回想起这一幕,感叹自己的“决断”。
我上了一辆可以容纳50人的旅游大巴,它在附近小区兜兜转转,再次路过了我家。一车的人,只有我不时地咳嗽,有点尴尬。好不容易开到了“四叶草”,排队入住,准备入睡时已次日2点。尽管彻夜开着灯,幸亏我把眼罩和耳塞带来了,还算顺利地度过了第一夜。
妈妈:从没想到娃都17岁了,我还有机会隐性秀娃。如今回想,娃大概率是“打酱油”时被感染了。封控前,我们去超市买酱油,看娃一直闷在家里,就拖了她一起去。后来,才听说超市有工作人员感染了,偏偏那天娃还和工作人员近距离说过话。
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如果娃像主人公一样,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有所成长,那就是有意义的。久未动笔的我,开始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写《遥远的四叶草》,记录下这个不一样的四月。
娃去方舱前,一家人悠闲地品尝了我新做的蛋糕。等到半夜12点多,听娃说已经到了,我们就睡了。到达“四叶草”的娃很兴奋,2点左右视频告知安顿好了,还给我们看了有奶牛图案的漂亮被子。7点不到,我们又被视频召唤,原来她又“get”了新技能——在被子里换睡衣。
从视频里看,设施还可以,有床头柜和小台灯,还有独立电源。晚上,娃兴奋地给我们展示了她“跨越千山万水”捡回来的泡沫板,可以遮挡一点方舱里的灯光。看来,未来捡垃圾盖房子不是梦……
一些小朋友不时到娃这里来“检查”工作,还“批评”她怎么光追剧不做作业。看来,就算到了方舱,也躲不开“卷”啊!
小家伙发现了一个“小确幸”——上洗手间时,带盆温水,出来后冲个脚,感觉很幸福。
洗脚的“小确幸”
【二】
女儿:说到捡回来的泡沫板,其实,曾经有一块更干净的泡沫板放在我面前,隔壁床阿姨问我要不要,我犹豫了10秒钟,就被别人拿走了。后来,我在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捡回了现在这块,拖着走了几百米,才回到我的床铺旁。
4月10日,我第一次在方舱上网课。如果不戴耳机,老师的声音会完全淹没在周围阿姨聊天声和抖音视频声中。进了方舱后,我再也没有被提问过,可能老师看到我自制的遮光板,以及工业风的天花板,也不忍心提问我。
有一位看上去是同龄人的“舱友”,来加了我的微信。我没想到,他竟然比我大了14岁。他也没想到,我竟然不是“码农”。好吧,谁让我一直抱着电脑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