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06 | 来源: insdaily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每次和朋友约饭,都会遇到一个世纪难题——
“咱们今天吃什么?”
曾几何时,在大家拿不定主意时,会不约而同想到自助餐:
“吃自助不就解决了吗,鸡鸭鱼肉全都有,想吃什么自己拿。”
那时候,自助餐厅还是人们外出就餐的心头好;“自助餐如何吃回本”的攻略,还大行其道。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提起自助,人们的态度变了。
“不爱吃那个”“吃点好的不行吗”“吃不动”……
这才发现,自助餐在最近这几年,似乎成了被自动排除的选项。
那些年红火的自助餐
“先吃点水果开开胃,然后直冲肉食区和海鲜区。”
“什么贵吃什么,生蚝、大虾、牛排一个都不能少。”
“千万别被炒饭、饮料之类便宜的东西占了肚子。”
小时候,每当要去吃自助,心情都会提前进入激动状态。
前往餐厅的路上,总会和同伴熟习背诵“自助餐法则”,到门口了还在互相叮嘱。
自助餐,原本是西餐的一种就餐方式;因为有着丰富的品类、较高的性价比,一度成为人们的聚餐首选。
有说法讲,它是由8世纪至11世纪,维京海盗的一种进餐方式演变而来。
生性自由、不喜被约束的海盗,会在饭菜准备好后,每个人拿取自己需要的食物,自由自在地大快朵颐。
上世纪30年代,外国人将这一就餐模式带到中国,运用到在中国开设的一些大饭店中;不过它真正推广到普通大众,还是在80年代以后。
一些餐饮品牌纷纷开始尝试自助餐模式,其中最耀眼的当数金钱豹。
2003年,来自中国台湾的金钱豹进驻大陆市场,第一家门店选址在上海。
约200元一位的定价,豪华的装修,高档的食材,无限供应的生鱼片、鹅肝酱、海鲜和牛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