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22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旅客列车的软卧席位应如何安排?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一名女子发帖吐槽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帖文最后呼吁,铁路部门是否可以修改算法,不要在密闭空间的过夜卧铺分配非同行的3男1女或3女1男。
对此,铁路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无按性别分配的功能。如果乘客不满意车厢安排,可以看看其他车次位置,或者看看其他交通工具。
上述帖文激起舆论热议,多家媒体对此形容为“网友吵翻了”。一方观点指出,“3男1女”“3女1男”这种分配确实有些尴尬。另一方则认为,公共交通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遇到这类问题可以与其他人商量换下位置。
舆论纷争
根据央广网发起的一项网络投票,截至4月22日11时30分许,75%的参与者认为应该按乘客性别安排车厢,25%的认为“没必要,觉得不舒服可以自己调换”。
在极目新闻评论员看来,很多时候,乘坐长途火车的时间并不短,尤其是夜间,环境比较昏暗,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因为体能先天弱势,本身更容易受到各种侵害。软卧包厢又是4个铺位一组的封闭式车厢,单独跟三个男性待在其中,会觉得惴惴不安,尴尬难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注重个人安全的当下,女性能有这样的自我保护意识,应该鼓励和提倡,而不是冷嘲热讽。
文章称,单就女性安全而言,封闭式的软卧,开放式的硬座和硬卧,都可能会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再先进的购票系统,也无法甄别和筛选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但让乘客能够选择“同性别包厢”,绝不仅仅是像有些人说的,只是为了满足女性的优越感,而是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旅客的个体需求,让他们免于尴尬和不安,从而提升整体的出行体验,这对任何性别、年龄、出行状况的旅客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关于火车卧铺按性别分配席位或车厢的讨论,并非首度出现。
2022年8月29日,一则“女生自述坐硬卧疑遭骚扰”的视频冲上热搜。当事人讲述,凌晨3点,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以充电为由,坐到下铺女生的床铺,并且摸女生的脚。期间列车员多次提醒该男子不要坐在女孩床上,但该男子等过道没人后,又坐了过来。
这则新闻的评论区中,就有网友提出了“火车卧铺出个男女分开的车厢”的建议。
对此,天目新闻刊发文章指出,开辟男女分开的车厢,是“治标不治本”。
文章称,首先,男女分开住,表面上解决了女性的安全问题,但它只是将女性短暂地保护起来,无法真正从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也无法从根源上消除女性的安全焦虑。因为不仅是列车车厢,比如地铁、公交车,甚至大街上,女性都有可能遭遇骚扰,是否也要建议开辟女性专属地铁、专属公交车,甚至女性专属道路呢?存在危险是客观事实,但这种提议不仅让社会陷入一种恐慌,也会让我们在实现两性平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次,如果火车卧铺将男女车厢分开,假如男乘客多于女乘客,女性卧铺车厢还有空位,很多男乘客却买不到车票,怎么办?有票没法卖,反倒加剧节假日“一票难求”的现象,给列车运行添麻烦。
短暂试行
中国铁路运输史上也出现过专门开辟的“女性包厢”。
2006年,原铁道部曾要求在京沪线的Z5/6、Z21/22次列车上开设“女宾软卧”。当时的“女宾软卧”专门针对的是独自一人乘火车的女性乘客。上海至北京的Z6、Z22次列车每天分别在列车一个车厢内预留2个软卧包房(8个铺位)。由于女宾软卧包间为女性“专用”,所以,只要每个包间有一张票售出,该女性专用包厢即可成行。
如果开车前一天整个包房的铺位都没卖出去,就会将整个包房的车票转到公用窗口发售。此外,“女宾”专用包厢票办理退票时,系统会自动将车票返回留待后来“女宾”购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