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23 | 來源: 國民經略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每隔拾年,城市格局都會為之壹變。
1978年之前,重工業城市壹枝獨秀,東北經濟雄冠全國,東北“F4”全部躋身拾強城市。
1980年代,改革大幕揭開,沿海城市與傳統中心城市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東部地區乘勢而上。
1990年代,“春天的故事”唱響大江南北,長叁角、珠叁角、京津唐、遼中南齊頭並進,“世界工廠”正式登場。
2000年代,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貿空前繁榮,沿海貿易城市壹飛沖天。巔峰時期,連佛山、無錫,都壹度躋身TOP10。
2010年代,“肆萬億”投資帶動基建飆升,消費升級促進內需崛起,中西部強省會突飛猛進。
2020年代,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城市格局將隨之發生怎樣的大洗牌?未來10年,中國城市有哪些大趨勢?
《中國城市大趨勢》為你解讀。
01
壹線城市格局
難以撼動
關於中國城市層級,大致按照綜合實力、人口規模、行政級別、世界城市、城鎮體系分為多個指標。
這其中,根據綜合實力而來的壹線、贰線、叁線、肆伍線等指標最受關注。
具體分析詳見《中國城市大趨勢》壹書
自壹線城市概念出現以來,挑戰壹線城市,就寄托了諸多強贰線城市的雄心壯志。
最近幾年,新壹線榜單紛紛擾擾,“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北上深重”取代“北上廣深”、重慶蘇州天津等挑戰第叁城的說法不絕於耳,廣州、深圳乃至上海都成了挑戰對象。
京滬相對超然,壹個是首都,匯聚全國資源,另壹個是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地位最為穩固。
廣深雖然屢被挑戰,但壹線城市地位不會輕易旁落。究其根本,壹線城市,不只是經濟實力比拼,更涉及城市群、輻射力、產業優勢等綜合指標。
杭州雖然勢頭最猛,但終究只是數字經濟壹枝獨秀,經濟體量與廣深存在巨大差距,未來5-10年難以形成趕超之勢。
重慶雖然經濟實力直逼廣深,但這是基於壹個中等省份的體量而來,無論是人均指標還是產業實力,均相距甚遠。
蘇州作為最強地級市,風頭之盛,蓋過許多副省級城市。但蘇州只是最強工業城市,從屬於上海都市圈,缺乏引領壹方的實力,與壹線城市同樣存在較大差距。
不難預料,新壹線城市競爭無論如何激烈,短期都難以對壹線城市構成實質性挑戰。
02
陸權復興,
內陸城市趕超沿海
長期以來,以海洋為主的國際貿易體系形成了“海權至上”的競爭模式。
誰靠近港口,誰就靠近國際市場,這是沿海城市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邏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