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0 | 來源: 市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林老板被迫走上台前”
叁拾年河東,叁拾年河西。
與壹年以前相比,朱榮斌如今的處境,有了很大的不同。這位地產界的“打工皇帝”,不僅親自下場當起了老板,還進入代理公司當起了乙方。與之相隨的,是朱榮斌待遇的變化。這家代理公司給出的年薪為216萬元,這與他上壹家公司600萬元的年薪相去甚遠。
盡管收入降下來了,也習慣了坐經濟艙,但因為創業項目“還算不錯”,朱榮斌在8月上旬的壹次論壇中,向媒體表示自己“心情比較好”。但朱的前老板林騰蛟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林壹手創立的陽光城,已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了。8月16日,上市27年的陽光城將被深交所摘牌。
這令朱榮斌不是滋味,他說,“我原來的老東家,在去年這個時候已經躺下了,我覺得非常自責和慚愧。”朱榮斌的老東家,正是林騰蛟的陽光城。朱榮斌曾經說“陽光城肯定是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壹站”,但他在陽光城爆雷4個月後離開了。
陽光城,是泰禾、旭輝、融信等福建房企中的典型代表,前幾年以黑馬的態勢迅速進入房企銷售排行榜前20,成為閩系房企翹楚。
算上朱榮斌,林騰蛟為陽光城挖來不少業內赫赫有名的人才:“打工皇帝”陳凱、網紅職業經理人張海民,再比如“地產圈最強財務官”吳建斌……這些職業經理人與林騰蛟的關系,曾壹度被人形容為“伯樂與千裡馬”。他們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地產操盤經驗,也曾經讓陽光城高光過、輝煌過,而今,時移世易,陽光城陽光不再。 千裡馬接力拉車快跑
林騰蛟奉行的是“精英治理、叁權分立”的頂層設計。不過,在管理層精英化這條道路上,陽光城熱衷從外界引進人才。至少在2011年-2020年間,陽光城的黃金拾年裡“是”。
在林騰蛟的“宏圖大略”裡,陳凱可謂是“壹馬當先”。1969年出生的陳凱,在華潤、龍湖打磨過,在復星短暫停留過。他是在2012年,被林騰蛟挖進陽光城的。彼時的陽光城,想在地產江湖爭壹把排名靠前的“交椅”。實現這個藍圖,並不容易。因為,陽光城需要從區域走向全國化,需要精通高周轉模式的人才。陳凱是當時的不贰人選。
“在進陽光城之前,陳凱就已是很高的段位了。他管理思路清晰,身邊有壹批信得過的人。”陽光城前員工肖曉向“市界”回憶道。陳凱並沒讓林騰蛟失望。在他的主導下,陽光城先是啟用“高周轉+低成本”的運營策略,然後又運用“股+債”的多元融資策略。
當時,陽光城的項目,從拿地到開盤,時間縮短到6-8個月,並力求首次開盤,當天售罄。2012年-2015年,陽光城肆年時間裡,業績實現將近20倍的增長。2015年,陽光城銷售額達到300億元,躋身行業叁拾強。但陽光城之所以走上新壹個台階,除陳凱立下的汗馬功勞外,還歸功於那個繁華似錦的年代。
“行情好,融資好,銷售好,流速快。業績都是呈幾何級狀的上升。”肖曉向“市界”解釋道。在陽光城壹片向好中,陳凱在公司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跟他壹起吃飯時,總監級別的領導,在他面前說話,就跟小弟(很謙卑)壹樣。”令外界沒想到的是,陳凱在2015年,與陽光城分道揚鑣了。
究其原因,壹說陳凱沒法再帶陽光城走向更大的規模;壹說其為人強硬、固執,難免和老板有摩擦。“陳凱比較有個性,也有個人想法。況且,職業經理人與老板的關系,沒有百分之百融洽的。閩系老板是出了名的‘用人用叁年’。”肖曉告訴“市界”。
無論如何,陽光城不能壹日無將。在易居創始人周忻的推薦下,接任陳凱成為新壹任總裁的,是來陽光城已經伍年的張海民。彼時,張海民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比如,他曾帶領福州公司,奪下當年銷售金額和面積的雙冠王。
那是個“收並購”最為火熱的年代。在張海民的主導下,陽光城也被冠上“並購王”的稱號。按張海民統計,他2016年坐了113次飛機。這壹年,陽光城超過80%土地儲備來自收並購。
盡管張海民任職期間,陽光城也創出“叁年業績翻倍”的神話,但相比陳凱提出來的高周轉低成本戰略,以及通過招拍掛進入未被市場發現的價值窪地戰略,張海民提出的收並購策略,對於陽光城的規模增速並沒有那麼快。
並且,這裡面沉澱了大量資金,與陽光城早期的高周轉策略相背。重要的壹點還有,“張海民收並購的項目,後來公司去做審計工作的時候發現,壹些項目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肖曉向“市界”透露道。
2017年年初,朱榮斌上任陽光城總裁。他的搭檔,是先他壹步進入陽光城的老熟人吳建斌。這兩人曾有過在中海、碧桂園等公司共事的經歷,壹個精於投資和管理,壹個擅長財務和戰略,合作默契,“他(吳建斌)說你只要有地,我就不差錢,我說你只要不差錢,我就有好房子。”朱榮斌曾如此描述兩人關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