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9-01 | 來源: 理想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辛德勒的名單》
奧斯維辛是“惡”的代名詞。作為贰戰時期納粹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之地,奧斯維辛展示出的恐怖、殘忍超乎常人想象:從近距離槍殺到毒氣室、將孩子的頭撞向火車車皮、玩弄焚燒後的屍體、用X射線和注射藥物對女性做絕育實驗……
這是壹片法外之地,借用阿甘本的概念,是永久處在“例外狀態”的空間,被置於正常法律秩序之外,理性、良知、常識失去效力。在這裡,囚犯變成“牲人”,而看守則變成“獸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惡的黨衛隊成員,並非本身就是拾惡不赦的無恥混蛋。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是慈愛的父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在銀行工作的普通職員,只是到了集中營這種特殊的非人化境地之中,他們才顯示出魔鬼般的面貌。
英國歷史學家和紀錄片導演勞倫斯·裡斯在《奧斯維辛:壹部歷史》壹書中,指出奧斯維辛並不能簡單歸咎為極個別人性泯滅的獨裁者的指令,它映射出的是無數心智正常者的心靈黑暗之地,是無數下層納粹分子、普通人推波助瀾實現的“累積式激進”。學者徐賁在為《奧斯維辛》撰寫的導語中也提到,“極權誘發、利用和加強人性中陰暗和殘酷,而人性中的陰暗和殘酷又在這樣壹種統治秩序中極度放大了極權的制度之惡。”
這本書基於裡斯指導的BBC紀錄片,其中有很多檔案資料和第壹手的訪談材料。受害人、幸存者甚至加害者的訪談,都向我們展示了明暗之間的復雜人性。“最重要的或許是,奧斯維辛和納粹的‘最終解決’證實了壹個事實:人的處境(situation)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辛德勒的名單》
幸存者托伊·布拉特在采訪中說,“人們問我,”他說,“‘你學到了什麼?’我想我只能確定壹件事 :沒人真正了解自己。你在大街上遇見壹個和善的人,你問他:‘北街怎麼走?’他陪你走了半個街區,給你指路,態度親切。可是在另壹種環境下,同壹個人可能變成最可怕的虐待狂。
沒人了解自己。每個人都可能在這些(不同的)處境之下變成好人或壞人。有的時候,碰上對我特別和善的人,我忍不住會想 :要是把他放在索比堡,他會變成什麼樣呢?”
就像學者徐賁在導讀中指出,問題不在於“非人性”,而在於“人性”。在奧斯維辛,很多不可置信的事情變的可能。除了上文提及的殘暴獸行,這裡還有其他的故事上演,比如至少有壹位黨衛隊員,愛上了在集中營工作的猶太女囚。
這段愛情故事是本書最離奇的故事,在今天摘錄出來,分享給讀者諸君,並不是想假片刻的浪漫和微弱的光輝來掩蓋黑暗,而是想在大家已有了解的奧斯維辛之外,進壹步傳達它真實的復雜性。奧斯維辛是壹個更大的故事,我們從未真正了解它,就像我們從未真正了解自己。???????-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