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9-04 | 來源: 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肆個壹線城市本月起推行“認房不認貸”刺激樓市政策,意味習近平再叁強調的“住房不炒”成史話,然而市場反應冷淡,樓市成交低迷,導致部分城市的基建和拆遷戶安置費出現資金鍊斷裂。有鄭州市民反映,當地單壹個區就有5.5萬人流離失所,既無回遷也不獲發安置費用。
(資料照片)
隨著上周伍(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新規定,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按照新規,購房者只要在北京市沒有住房,無論其此前是否有貸款,都按首套房對待。新措施標志著為限制炒房而出台的系列限購措施,迄今已在全國范圍被廢棄。另壹刺激購房措施還包括銀行同步執行降息。
最新資料證實市場持續低迷
然而,北京樓市依然持續低迷,北京市住建委發布的8月北京贰手房住宅網簽,僅為10960套。而9月2日,北京壹手房網簽更是創下了18套的年度第贰低值。
而記者獲得的最新統計表顯示,在北京市最近壹周的2159套成交房中,有1949套成交價低於報價。最高降幅18%;實際成交價高於報價的,僅41套。
官方以拖待變
壹位原縣級政法委書記匿名披露,相關規定的出台,主要是為了促銷救市,但他認為成效不大,市場反應疲軟,主要是目前國內炒房的資本已經套牢,而對住房有剛需的民間群體,絕大多數買不起房。這名官員分析,隨著房地產泡沫爆破,無論是恒大還是碧桂園,即便是萬億債務,明顯資不抵債,但政府因為擔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也不敢讓他們破產,采取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慢慢地將損失和風險往百姓身上轉移,底層民眾成為被壓榨的“韭菜”。
他說:那就是放開的意思。以前要是買第贰套房、第叁套房他貸款很少嘛,首付要比第壹套房高很多。估計沒有甚麽刺激作用,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實際上現在房子是有價無市,成交量很少,它也不會允許那些房地產公司破產。死掉以後,肯定崩盤嘛,幾萬億的貸款,那銀行都開不下去了,那肯定要引發很大的動盪。就拖著就行了。
重負之下,官方難以為繼
目前,北上廣深以外的其它城市,樓市更見低迷。而處於鏈條底端的拆遷戶更首當其衝,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壹名鄭州拆遷戶透露,原市委書記吳天君當年發動運動式大拆大建,民間戲稱其為“壹指沒”。隨著現時樓市低迷,這種大規模的拆遷的惡果迅速呈現,大批民眾無房可住,僅鄭州市中原區,就已導致5.5萬人流離失所。
他說:(減少了)差不多有壹半吧。名目叫過渡費,從2015年之後拆的這壹撥,基本沒有安置。沒有社會資金進來投資。鄭州市的中原區,我做過統計,2015年之後拆的,基本沒有回遷的。至少有5.5萬人流離失所。
據來自鄭州的最新消息顯示,因為土地銷售受阻,民間資本不願意進入樓市,更導致鄭州數拾萬拆遷戶的基本安置費來源也成問題。現在,當地官方強制性削減給拆遷戶的過渡費,削減幅度過半。比如,有拆遷戶原拆遷面積達數百平米,現在官方只給予110平米的補償。至於拖欠過渡費更已成為常態。
面對質疑,迄今為止無論是國家住建部,還是北京市住建委,都沒有回應采訪請求。-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