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9-10 | 来源: 风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贾拥民
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在青年人失业率高企,同时考公、考编、考研热持续不退的背景下,公务员、事业编制缩编的新闻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则人口小县的机构编制改革试点却引起广泛关注——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以“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减轻财政供养压力”为目标启动机构改革。古丈县是湖南省人口最少的县,只有14.3万人口,GDP总量仅为35亿元。
古丈县并非孤例。过去几年来,山西省娄烦、河曲、榆社等人口小县已经先行一步,它们不仅撤并精简了多个行政部门,还缩减了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有的县编制缩减数量超过了一千个。另外,安徽省也从202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4个常住人口较少的县(区)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
8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新》周刊的封面报道《怎样消化地方债》披露了一个消息。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将参与一揽子化债,其中包括安排特殊再融资债券大约1.5万亿元,但获得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较多的某个西南部省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其中包括将公务员缩编20%。
机构改革几乎年年都在喊,但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却一直在增长。这次真的会有所不同吗?
某些地区官民比过高,长期看不可持续
2023年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这是中国机构改革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要缩减公务员规模,并且同时给出了具体指标,指向性意义非常清晰。待中央一级机构改革措施落地后,地方各级肯定都要跟进。
当然,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结构不一样,在机构改革的紧迫性、具体措施和实际影响等方面应该都会有所差别。在这个意义上,人口小县的缩编试点和“西南某省”的缩编传闻,起到了很好的风向标作用。
从最一般的层面来说,公务员(政府雇员)编制的数量取决于他们承担的公共事务的多少,后者最直观的一个衡量因素是人口。在理论上,某个地区公务员的编制数量,应该建立起与该地区常住人口之间的强相关性。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出现了从升到降的逆转的情况下,公务员缩编本来就会成为一个趋势性的要求,作为人口流出地的那些地区,尤其如此。
这种缩编要求在那些人口小县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