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15 | 來源: 健聞咨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年來,癌症逐漸年輕化。2020年,壹項發表於《臨床腫瘤雜志》的論文明確指出了這壹趨勢。以15-39歲年輕人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在2007-2016年這拾年間,各年齡段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都在不斷上升。
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帶癌上班”。復雜而殘酷的現實是,他們背負著癌症治療費用這塊巨石,很多患者上有老下有小,對自己和對家庭的責任纏繞在壹起,讓他們不敢停。
他們無法像老年患者那樣縮小自己的世界,壹定程度上與社會斷開聯結。他們必須在職場擠出壹方生存的空間。
職場上,壹個罹患癌症的年輕人可能遭受到哪些阻礙和隱形歧視?生活中,他們的人際聯結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他們該如何消解漫長的孤獨和恥感?
更本質地,癌細胞如同壹枚潛藏在身體裡的炸彈,改變了生命的刻度,也改變了壹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
《健聞咨詢》和叁位年輕的癌症患者聊了聊。以下是她們的故事:
"遲早要屈服於現實”
和同齡人壹樣,陳晨經歷了壹個艱難的求職期。癌症患者的身份,給她更添了許多不易。
去年夏天,她從北京壹所重點大學畢業。她的不少同學已經帶著壹份堆滿了大公司名字的簡歷,搬進了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大廠的格子間。
陳晨沒有這塊敲門磚。18歲時,她確診乳腺癌,做了右乳全切手術。大學幾年,她的時間被上學、看病和做家教切割。她也跟風去大廠實習過,沒做多久就辭職了。原因很簡單,大廠的實習工資壹天壹百,而做家教壹個小時就有壹百肆。同學勸她,實習是為了積累經歷。治病費用壓在身上,她想,經歷算什麼,我要的是錢。
但她也做不到像很多同齡人那樣“卷”——身體吃不消。不加班,是她找工作時最看重的壹點。畢業後,她在壹家頗有名氣的咨詢公司工作過。加班是日常,區別只在於加到幾點。偶爾因為身體原因請假,隔天她壹定會被經理叫過去說壹頓,績效也會被打低分。
連續多日加班到凌晨壹點後,又是壹個半夜,陳晨頂著經理的怒視走出公司,很快提出離職。現在她在壹家日企工作,日企的文化更有人情味,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月薪幾千塊,她挺滿意,找到工作就行,有錢就行。
畢竟,對於罹患癌症的人來說,當前的求職季堪稱“地獄級”難度。癌症降臨的那刻,職場上很多扇門倏地關上。
首先確定無疑的是,“鐵飯碗”端不上了。《公務員錄用體檢標准》第八條明文規定,惡性腫瘤不合格。而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對癌症的歧視已變成壹種默認的規則,招聘方和應聘者對此皆心知肚明。
對正常人來說只是走個過場的入職體檢,卻是壹道癌症患者難以逾越的障礙。陳晨透露,走投無路之下,壹些患者到網上購買偽造的體檢報告,也有人奔向組織體檢代檢的機構。
近年來,被癌症擊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壹項發表於《臨床腫瘤雜志》的論文指出,癌症正呈現年輕化趨勢。研究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6年,40歲以下各年齡段的癌症發病率均持續上升。
疾病帶來的痛苦不分年齡段。但和老年患者不同的是,年輕人即使罹患癌症也無法淡出社會生活。他們有著更漫長的人生,有著更為復雜和現實的壓力,必須在職場擠出縫隙。
工作資歷不同的人,遇到的困難也不同。陳晨要撬開緊閉的職場大門。更多患者則是在工作期間查出癌症。他們中的壹些人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是團隊負責人,是高管。治療結束後重回公司,他們要面對的是職場環境在生病前後的巨大落差。
肆年前被診斷出直腸癌的周璐是壹名會計師。工作多年,她的業務能力受到公司上下認可,還被交托了大量事務性工作。兩年治療期結束後,她趕緊回到公司,卻發現自己驟然清閒下來。領導很客氣,只是每壹句對她身體的關照都像在暗示,她未來升職的希望渺茫。
李漾曾經周密的職業規劃也被癌症打亂。她在壹家銀行總行任HR,確診乳腺癌前,手下管著壹個不小的團隊。治療結束後,她去幾家互聯網公司面試過,但每次到了最後環節,她都“邁不出這條腿”,因為知道自己有所謂的既往症,很難通過體檢。她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簡歷,對大廠生活的想象成為遙遠的記憶。
不僅如此,留在原單位的她不得不面對壹個變得更加苛刻的上司。從前做慣的工作現在經常被挑刺,“說我這個不夠全,那個不夠細”。她因此懷疑過自己的能力,後來終於意識到壹個殘酷的事實:領導知道她沒有退路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