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23 | 來源: 蔡子博士說美國 | 有58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朱令鉈中毒 | 字體: 小 中 大
2023年12月22日,朱令去世,剛度過50歲生日。
這個令人矚目的案子,有很多令人遺憾的地方,我想說的是,朱令案,最遺憾不是刑偵上,而是醫療上!
朱令在1994年末開始出現症狀,但直到1995年4月28日才被確診為劇毒物鉈中毒,如果能夠更早的確診以及相應的治療,朱令的故事將會完全不壹樣。
當然造成這種延遲確診的情況有當時的客觀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
1. 症狀的非特異性:鉈中毒的早期症狀往往非常普遍和模糊,如頭痛、疲勞、失眠、腹痛等,容易被誤診為其他常見疾病。
2. 缺乏鉈中毒的認識:鉈中毒是壹種罕見的情況,臨床醫生可能不會立即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在當時,對鉈中毒的了解可能不如現在廣泛。
3. 診斷測試的限制:鉈中毒的確診通常需要特殊的檢測手段,如毛發、血液或尿液中鉈含量的檢測。這種檢測不是常規檢查,只有在醫生懷疑鉈中毒時才會進行。
4. 疾病的罕見性和復雜性:由於鉈中毒較為罕見,且症狀多樣化,醫生可能首先考慮更常見的疾病。
5. 病情的發展: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可能變得更加明顯和特異性,如神經系統症狀,這有助於醫生對鉈中毒的診斷。
朱令的同學貝志城,最近接受采訪,表示(大概意思)“中國醫生,跟西方醫生比,水平能力絕對不低,但是恰恰缺乏的就是遵從程序,按部就班的這股“傻”勁。” 暗示,當時的診斷醫生如果按照正常的檢測步驟,應該更早的確定為鉈中毒。
在朱令案中,美國醫生和專家在遠程協助診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懷疑鉈中毒:1995年3月9日,協和醫院的李舜偉教授接診朱令時,高度懷疑輕金屬類中毒,如鉈,但由於協和醫院不具備做鉈中毒的檢測條件,沒有進行相應的檢測 。
2. 通過互聯網求助: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同學通過互聯網向國際社會求助。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中國留學生李新博士和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醫生約翰·W·奧爾迪斯博士協助創建了壹個遠程診斷網,用於集中國際醫學專家的建議和診斷 。
3. 國際專家的診斷建議:收到朱令案的信息後,多位國際醫學專家通過電子郵件提出了鉈中毒的可能性,並建議進行相關檢測。美國神經外科醫生芬克博士等專家的意見促使協和醫院考慮進行鉈中毒的篩查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