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1-22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秦悠然被迫提早與“糖”為敵。
她21歲,沒有糖尿病家族史,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讀。她對這個病有基礎的認知,但當她出現眩暈、盜汗、手抖等相關症狀時,並沒有往糖尿病的方向想。
她測出空腹血糖超過17,是正常值的叁肆倍。她本來在壹家醫院做臨床實習,結果卻成了醫院收治的新病人,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在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中國,有超過1.4億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約占9成,它是壹種在遺傳和環境因素下,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損傷造成的疾病,典型病狀是“叁多壹少”:多尿、煩渴、多食,體重減輕。
2 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於肆伍拾歲,現在卻有不少年輕人得病。據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庫,從 2010 年到 2019 年,中國 20 至 35 歲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升高,其中男性“糖人”在拾年間每 10 萬人增加了 142 名,而女性“糖人”每 10 萬人增加了 33.7 名。
年輕糖尿病患者相比於中老年患者“帶糖”時間更長,並發症的風險也更高。超標的葡萄糖在血管裡堆積,會損傷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威脅患者的眼睛、腎髒、心髒、大腦,嚴重時可致下肢截肢、失明、心梗、腦梗、腎功能衰竭等。
這壹疾病更多與後天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相關。當年輕的患者回看病程,除了“高糖”飲食、作息不規律、運動少,生活、工作中的情緒和精神壓力也是不可忽視的發病誘因。在現代生活中,年輕人想要“控糖”,並不容易。
我們就此采訪了患2型糖尿病的年輕人,以下為受訪者的口述。
“有些人得了糖尿病,但不知道”
秦悠然 21歲 2型糖尿病 確診1年
去年7月末,我突然出現口渴、多飲、多尿的情況,壹晚上要去伍六次廁所。
到8月,我在醫院空腹測了血糖,結果是17+,確診了糖尿病。我從出症狀到確診時間比較短,可能跟我學醫有關,有些人已經是糖尿病了,但他們並不知道。好多年輕人如果剛剛有症狀的時候幹預,是能恢復健康的。
我是學臨床醫學的,當時在醫院實習,我就跟帶教老師反映了身體狀況,中斷了實習。因為這血糖值已經是要住院的程度,再不治療就酮症酸中毒了。當時我感到眩暈,身上盜汗,手有點抖,渾身都不得勁。還有肌肉癢,是由內而外滲透的癢。
醫生說這是糖尿病的並發症,讓我控制飲食,飲料是不能喝了,米飯的量要減。我住了拾天醫院,每天會輸氯化鉀。當時入院抽了很多血,檢測了空腹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等等,最後證實我是 2 型糖尿病。
我們上課時講過,遺傳的主要是 1 型糖尿病,有些 1 型患者甚至壹兩歲就已經確診。我這個年齡得糖尿病,醫生第壹反應是1型,但我的體型更偏向於 2 型。1型大多消瘦,2型偏胖壹點。
像我這種 2 型糖尿病,胰島素是正常分泌的,但是機體不能去利用它。1型是體內是不能合成胰島素,只能依賴外源性的注射胰島素。
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又要注射胰島素,又要服用藥物,它不僅是經濟負擔,對自身健康也有傷害。糖尿病在比較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酮症酸中毒。
確診之初我不想跟我媽說,我打算只說血糖偏高,比糖尿病更能讓她接受。但是我跟老師說了這事,他說你最好告訴父母,因為這不是短期能治愈的疾病。父母覺得是我生活方式有問題,吃糖吃太多了,或者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