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27 | 来源: 南都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彭乐怡
近日,一组金融数据上了热搜:4年间,中国家庭往银行账户里约净存超58万亿元。
近年来,伴随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变化,以银行人为代表的金融圈不断推陈出新,设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希望获得市场青睐。
这其中有机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自身也在积极寻找应对对策,推出特色理财、信贷产品,显现出发展的韧性。
这其中有挑战:转型期,要达到创新目标需要时间,但金融人要与时间赛跑。受访专家认为,存款是银行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困境在于,在负债端有太多资金进入,但在资产端却不太能以较合理的利率把资金配置出去。
为此,在高额存款背景下,金融圈开启“找钱“模式。
这四年新增存款总额
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总和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1月,住户存款共增加58.24万亿元,其中82%是定期存款,这四年新增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总和。具体来看,2022年和2023年,住户存款分别增加17.84万亿元和16.67万亿元,是2005年以来增长最多的两年。
2009年至今住户存款统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制图:南都·湾财社
兴业证券研报1月11日发布的《居民存款增加的资产配置启示》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中国居民有7.5万亿元超额存款。以信贷收支表当中的居民存款衡量,2022年11月以来,居民部门超额存款(相对趋势值)明显走高。
人们为什么在最近几年热衷于存款?兴业证券认为,居民存款超趋势增长并非是“居民少消费、多储蓄”带来的,更多源自其投资行为的变化。兴业证券测算发现,截至2023年三季度,居民消费下降对超额存款的影响已经由正转负。超额存款的增长主要来自居民部门购房下降和理财少增,分别增加5.7万亿元和4.5万亿元存款。
2月22日,“中国人四年存了58.24万亿元”话题冲上热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存款”为关键词检索,社交媒体上坐标为不同城市的网友分享着自己的存款攻略,消费者们除了要抢大额存单,也更关心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高。
2023年以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共有三次存款利率调整。2023年6月,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BP(基点),随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官宣下调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9月,各大国有行及股份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12月,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BP。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有消费者仍在拼命存钱。202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黑龙江某地农商银行网点做客户经理的陈杰(化名)向南都·湾财社表示,目前他所在的网点存款余额已超过4亿元,而贷款余额才超过1亿元。
高额存款背后,“如何找钱”成为金融机构费尽心思研究的事情。此前南都·湾财社曾报道,2024年“开门红”期间,有中小银行客户经理反映,其贷款指标逐年增加,让他们倍感压力。以陈杰所在的网点为例,2024年整个网点的贷款投放指标在3000万左右,陈杰一个人就要承担1500万贷款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