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3 | 來源: 全球報姐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拜登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總統拜登任內最後壹場國情咨文,他以精力充沛、情緒激昂的形象現身。
3月7日晚的這場演說很重要,這不僅是他對過往成績的總結,更是初選階段直面最多選民、為下壹個任期爭奪支持的最佳時機。
◆2024年3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大廈眾議院發表第叁次國情咨文演講,他身後是副總統哈裡斯和眾議長約翰遜。
這場競選對選民來說是肆年壹度的無趣重復,對拜登而言更是如此——曾被自己擊敗的對手,為何又站到了競技場上?更荒誕的是,面對這個否認大選結果、深陷91起刑事訴訟、丑聞不絕於耳的前總統,他這個在華府摸爬滾打數拾年的資深政治家卻未見得有勝算。
曾經,厭惡特朗普的人將選票留給拜登,如今,他們卻在猶豫。拜登的年齡、缺乏活力的形象、不被認可的經濟成就,讓他很難擁有特朗普那樣的堅實擁躉。
拜登要克服的危機很多,但這場成功的國情咨文演說或許是個契機,至少金錢的流向證明了這壹點——演講後僅壹天內,拜登就籌集到1000萬美元,鑒於其競選團隊在整個1月才籌集到4200多萬美元,這壹進展足夠矚目,也遠遠領先於他的對手。
對美國選民來說,雖然不情願,卻不得不再壹次在兩位耄耋老人之間做出選擇。
遭遇“不表態”的選民
躊躇滿志投身於連任選戰的拜登,發現本黨正因最新壹輪巴以沖突而變得分裂。
初選開始後,各州都有選民借選票表達不滿——愛迪生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在明尼蘇達州已統計的約壹半選票中,約20%的民主黨選民在選票上標注“不表態”(uncommitted);密歇根州的初選投票中也出現類似情況,當時約13%的選民選擇“不表態”。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去年12月進行的民意調查,選民普遍反對拜登對沖突的處理方式。18歲至29歲的選民中,近肆分之叁的選民不滿意他對加沙戰爭的處理方式,這壹群體對民主黨近年來的選舉成功至關重要。“不表態”,成為這些人最強烈的表態。
“我認為,這極大擾亂了拜登的連任前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政府和國際事務教授傑拉德·托爾(Gerard Toal)向《鳳凰周刊》指出,這是拜登競選團隊失算的壹個問題,他們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拜登對以色列向加沙人民發動的報復性戰爭的密切支持,深深疏遠了那些巴勒斯坦裔以及阿拉伯裔選民。”托爾提到,“我認識壹些巴勒斯坦裔美國人,他們說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投給拜登,因為對他(在加沙問題上)的做法感到憤怒。這種情況在密歇根州尤為突出,那裡的阿拉伯裔社區足夠大。”
“這也讓拜登與更廣泛的進步派群體疏遠,進步派是民主黨票倉的重要組成部分。”托爾預計,今秋為拜登競選和拉票的年輕人會少得多。
眼下,白宮希望讓副總統哈裡斯出面,挽救在民主黨選民和國際輿論中的形象。
盡管對巴以問題的處理讓拜登流失了黨內支持,但“不表態”只是初選中進行的壹種政治抗議,預計不會在決選時威脅到拜登。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終身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告訴《鳳凰周刊》,他所在的科羅拉多州也有7%的選民在初選中選擇“不表態”,“但到11月決選的時候,我想他們依然會投給民主黨和拜登。”
托爾亦直言,因為恐懼依然存在,那是對特朗普的恐懼,“到了秋天,估計很多人會回心轉意”。
除了巴以問題以及從阿富汗倉皇撤軍,站在美國的立場,拜登於外交領域的成績並不算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