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3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永舟
私密手術,壹個聽起來既“傳統”又“現代”的概念,卻恐怕是近年來最能窺見中國女性思想與觀念變遷的手術。
今年2月份開播的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裡,楊超越飾演的女兒與男友發生了關系,被強勢且傳統的母親知道後,母親強行拉著女兒去醫院做處女膜修復手術,甚至對自己親生女兒說:“長了疤的蘋果,用標簽遮蓋壹下,就能賣出好價錢。”
這對女性冷冰冰的物化和明碼標價,是傳統的枷鎖,也是今天不少人對“私密手術”刻板印象的思想來源。
偏見背後,是現實中女性對私密手術需求的增長。根據中國最大的醫美在線平台新氧的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醫美手術類消費項目下單增速最高的,就是“私密整形”。
其實這並不是壹個多麼新鮮和“獵奇”的結論,“這裡說的是增長,不是絕對值”,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李峰永提醒。
真正的變化是長期的。李峰永醫生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的贰拾余年,目睹了女性求醫者數量的突飛猛進。而她們中的大多數,是出於為了身體健康或舒適而作出的選擇——因為生產後不可逆的盆底肌損傷,或自身日常生活受到影響而前來做手術——但這種需求,時常被偏見所遮蔽,成為了不可言說的存在。
是時候以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來正視這種正常的醫療手段了。
2004年,從吉林大學臨床醫學外科專業畢業後,李峰永醫生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工作。從初入行時,她是男性尿道下裂科室唯壹的女醫生,業務范圍幾乎涵蓋所有先天與後天體表畸形的整形修復,女性患者不多。近幾年,她則專門從事婦科整形及相關治療與研究。
贰拾余年來,李峰永見證了中國會陰整形的社會接受度與群體觀念變遷,也窺見了這背後濃縮的不同年齡段女性的性別心理與個體困境。
剛開始獨立做手術的時候,她遇到過被性侵後希望修復“處女膜”的女孩;遇到過曾被拐賣,多年後奪回自由,想“重頭來過”的年輕媽媽。而來找她的,更多還是生產後遭遇嚴重的盆底肌創傷,希望通過手術恢復正常生活的女性。
如今,李峰永醫生每周坐診壹次,每次接診20余人,其余時間都在手術台上。
相較於贰拾年前,她感受到“私密整形”這肆個字承載的社會眼光和個體思想都在發生改變,現在,“至少不存在什麼‘濫交’之類的誤解了”,“被謠言煽動的更少”。
醫學專業領域並不存在“私密”這個名詞,這是壹個最初被民營醫療整形機構最先喊起來的說法,所有不便示人的身體部位,都是“私密”。而就算在醫美領域,“會陰整形”也是最後壹個被開發出來的領域。
即便身為女性,在與李醫生暢聊之前,我也對這肆個字多少抱持隱微的偏見。但李醫生毫無障礙地談及生理器官、平常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名詞,她的柔和與專業讓我漸漸意識到,只有先去談論,先去傾聽那些個體的故事,我們的教育裡缺乏的常識才有可能被填補,醫學與社會關聯的隱形橋梁才可能真正堅固。
躲在“私密整形”背後的,當然還留有不可撼動的傳統性,但李峰永醫生的經驗和講述,撕開了這肆個字背後的現代性壹面。
以下是李峰永的講述。
你沒有“不正常”
2004年,我從醫學院畢業後,並不是壹開始就進入了整形外科。那個時候,受制於技術條件和設備等等,做外科手術的醫生幾乎都是男性。後來是在我先生的建議下,我才開始慢慢關注整形外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