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0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繼2015年的新加坡“馬習會”之後,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可能時隔9年再度會面。台媒消息稱,有些記者收到通知在10日做2次核酸檢測,並於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合采訪。
圖為2015年11月,時任台灣總統的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消息顯示,外界盛傳的“馬習贰會”會在周叁(4月10日)下午登場。部分記者周贰(9日)收到中國官方信息,要求隔天到指定場所“做兩次核酸檢測”,且現場會發放記者證件,接著便可在下午2點45分“到人民大會堂北門集合參加采訪”。
上述通知並未說明采訪內容為何,但外傳很可能是“馬習贰會”。台灣《聯合報》分析指,做兩次核酸的“高標准”檢疫要求,“只有可能”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面。《自由時報》消息則稱,馬習贰會“僅開放中國媒體及5家台灣媒體與會”。還有消息稱,會晤之後習近平將設宴款待馬英九。
周壹(4月8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北京行程在眾所矚目下展開。據《上報》等台媒此前消息,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被中方延期到10日,刻意選在美日領袖峰會“撞期”。對此,台灣執政黨民進黨批評,若果真如此,就表示馬英九“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統戰的棋子”。
日相岸田文雄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本周都赴美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在美東時間周叁(10日)與周肆(11日)分別舉行美日峰會和美日菲峰會,南海、台海議題都會是重要議程。
馬英九則在4月1日出發訪中,當時他形容此行是“和平”及“友誼”之旅,主要用意是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並且“推動兩岸民間減少敵意、累積善意”。然而,由於外傳的“馬習贰會”遲遲未底定,加上中方片面延期的爭議,讓外界質疑馬英九此行是中國用來分散國際焦點的手段。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批評,馬英九訪中是“不折不扣的中共統戰套裝行程”,只能被動接受中方的行程安排,馬英九方面幾乎沒有置喙余地。
民進黨認為,“馬習贰會”若成真,將成為中方用來跟民主國家陣營“互別苗頭”的戲碼,馬英九則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統戰”的樣板工具。《自由時報》引述不具名的台灣國安人士說法:“每當全球民主社群准備集結對抗威權風險時,馬就被找去中國。”
不過,至周叁(10日)上午8時為止,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仍未證實“馬習會”相關消息,反而表示他面對媒體“瞎編揣測”與“不具名的放話”,不願置評。
馬英九訪北京傳達什麼信息?
隨著民進黨籍的台灣准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即將上任,壹般預期“馬習會”若成真,將釋放對台信號,包含“反獨促統”等宣示。在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前,馬英九曾接受DW專訪談及兩岸關系,當時他被問及是否“信任習近平”,回應稱“就兩岸關系而言,必須如此”。這番言論引發爭議。
有台媒分析,中國政府可能透過各種象征做法,傳達中方主張的“壹個中國”概念,例如把“馬習贰會”地點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意在指涉“台灣屬於中國”。
馬英九在北京的發言,也屢屢傳遞兩岸同屬“炎黃子孫”或“中華民族”的主張。據台灣中央社報道,馬英九周贰(9日)上午造訪北京八達嶺長城,頭戴寫著國民黨(KMT)的帽子,與學生壹起高唱抗戰歌曲“長城謠”,且過程中紅著眼眶哽咽。
周壹(8日),馬英九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同游北京故宮,重申自己對“中華民族”的情感,以及兩岸交流的重要性。他稱他發自內心感受到“靈魂震撼”,並主張“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