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26 | 來源: 光明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4月25日晚,神舟拾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跟隨3名航天員壹起出發的還有幾位特殊的成員——斑馬魚。
此次,航天員乘組要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通俗來說,航天員將要在太空養魚。在太空裡,小魚的排泄物怎麼處理?太空沒有氧氣,小魚又怎麼呼吸?
“太空魚缸”如何維持生態平衡?
斑馬魚是壹種非常漂亮的觀賞魚,長約3—4厘米,體形纖細,從頭到尾有多條深藍色的紋路,如同斑馬壹樣,所以被稱為斑馬魚。
此次上天的太空魚缸裡配備有4條斑馬魚,還有金魚藻。這個“太空魚缸”如何維持生態平衡?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空間科學實驗顧問倉懷興稱,“太空魚缸”是壹個“既好看又復雜”的生態系統。金魚藻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供給魚呼吸,魚的排泄物又給藻提供營養物質,他們相互之間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組成壹個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內部復雜的科學實驗。
將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滾動開展更深入的研究,這個系統也會做得越來越復雜。
光照如何解決?
在這個生態系統裡,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參與者:陽光。但是在太空中,並沒有地球上規律的晝夜和光照,這該如何解決?
專家告訴記者,在載人飛船上行過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裝置將為金魚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魚藻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保證生態系統裡的氧含量滿足斑馬魚的生存需求。
入軌後,航天員會將實驗組件轉移到問天艙的生命生態實驗櫃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中開展在軌實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