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蒸发1500亿!一心想救英特尔的他却自陷"泥潭"
基辛格接任英特尔CEO时,希望将其打造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代工芯片制造商。
四年来,英特尔市值已经蒸发1500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如今仅为英伟达的1/34。
基辛格曾将如今的英特尔描述为“泥潭”,即便是AI热潮也难以将其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12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21年,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下文均简称基辛格)临危受命,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当时的他雄心勃勃,豪言将帮助英特尔恢复昔日荣光,重新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导者。
但遗憾的是,他的努力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英特尔市值大幅缩水,更是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英伟达。由于基辛格的复兴计划未能成功扭转局势,董事会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其被迫退休。面对当前困境,英特尔能够幸存下来吗?AI热潮是否能够拯救它?
还在职业学校就读期间,基辛格就面试了一份足以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工作。当时,英特尔的一个初级技术职位吸引了12名求职者,基辛格是第12位接受面试的人。当来自英特尔的工程经理对基辛格进行面试时,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从未坐过飞机的农场男孩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认为他正是英特尔所需要的人才。面试官在评估报告中写道:“他聪明过人、极具进取心、略带几分傲慢,非常适合英特尔的文化。”
正是凭借上述这些特质,英特尔才能在半导体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佼佼者。然而,也正是这些品质,为这家推动美国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标志性企业埋下了生存危机。事实证明,基辛格与英特尔文化非常契合,促使他为该公司效力长达30年。在传奇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的悉心栽培下,基辛格步步高升,直至2000年被任命为该公司首任首席技术官。基辛格曾于2009年离职,又在2021年重返英特尔,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当基辛格再次回归英特尔时,芯片产业已经在地缘政治、社会、国家安全和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芯片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核心驱动力,它们支撑着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近年来,它们更是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持续进步的关键力量。疫情期间出现的芯片短缺现象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这种半导体技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尽管这些趋势为英特尔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该公司在制造性能最优、集成数十亿微型晶体管的芯片竞赛中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将领先优势拱手让给了台积电和三星电子。
英特尔聘请基辛格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带领英特尔迎头赶上,重振昔日雄风。
基辛格提出的复兴英特尔战略,与该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在那个时候,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局,基本上划分为两大业务板块。多数芯片公司要么专注于芯片设计(例如英伟达),要么专注于芯片制造(例如台积电)。由于这两种业务差异显着,仅有少数几家大型芯片公司能够同时涉足这两个领域,英特尔就是其中之一。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