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搞教育投入 最大的败笔是"穷人装富"

朋友家的小孩要上幼儿园,他想这个阶段选个国际的,就是那种英文环境的。从小浸入式学习,把英文搞成母语思维…
但有人劝他没有这个必要。3岁小孩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想靠在幼儿园里和老师说几句话就把英文搞定,这种可能性不大都是白花钱。
然后他纠结了,想问问我该怎么选。
我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如果上全英文幼儿园一年学费二三十万,对你来说只是九牛一毛,那当然要去上了,为什么不去?最好的资源怼在小孩身上,再贫瘠的地也能砸出一声响;
但如果一年家庭收入也就三四十来万,再掏出二三十万搞教育,真就没这个必要…
所有的教育问题,说到底都是性价比的问题,就是你能否承担得起来——
赌王的孩子你给他砸砸MIT砸普斯,一路砸上去没问题,因为这些负担对人家来说根本不是负担,但如果留学需要一个家庭反复考量,是要砸锅卖铁,还是节衣缩食、吃糠咽菜,那就趁早放弃搞什么全人教育。
搞不起,所以没必要。
家长所有的教育决策,都基于:有什么目标+能花多少钱。
比如,你养娃养到他独立,能拿出来的预算是500万,多一毛都嫌累,那就要考虑这500万如何分配——
花500万爬藤没问题,但爬完就完了。大学毕业想留在美国就业,不好意思家里拿不出这个钱,只能卷铺盖卷回国…
回国没钱没人也难就业,可不就只能找个几千块的活儿干干,不然只能在家待业。
如果爹妈花500万目标是搞定小孩海外就业,那前期根本没必要在所谓的名校上花那么多钱,照着薪酬榜规划专业,还有余力给小孩拼个国外身份,毕业后直接上岸。
如果500万的教育目标,只是想在国内抱个铁饭碗,那我真心劝你别送小孩出国留学,12年公立真挺好的:免费、效率高、老师还抓得紧…
有家长觉得,卷不动公立。
每年1000多万高考生千军万马,学酥随随便便被碾成渣,最后读个没人听过的本科,怎么可能找到工作?没见吗?现在985毕业的上岸都没上利索。所以砸锅卖铁送小孩出国留学,觉得才能有出路…
朋友,我想你可能真的是误会了——
千万别以为国内一滩烂泥,送到国外就能上墙;以为国内一条咸鱼,送到国外去就能翻身…
如果国内爹妈给他报满辅导班、老师盯着学习都考不进什么好大学,那送到国外去也改变不了任何命运。你给他镀再厚的金层,回来也只是无所事事地啃老。
真还不如踏踏实实高考,走公立考大学把钱省在前面,然后等毕业拿500万给他砸一份工作,搞定落户+铁饭碗的路有很多,还能富余出钱来给小孩买房…
过去,留学对中产性价比最高,国外留学给了很多人机会实现阶层跨越;
但现在逻辑全变了,留学不等于好工作。想要小孩有前途,国外拼的不是智商是家庭财力,能有钱搞定身份;国内拼的不是学校是财力,要找对门路…
中产再学阔人搞教育,最后只能是血本无归。在国内是这样,混国外也是一样。
之前看过一个美国陪读妈妈的吐槽:
当初为了挣面子,把国内唯一一套养老房都卖了就为了给孩子上私校,因为身边的华人(专题)朋友几乎都送孩子去私校。然而十多年精英教育终于结束,无论自己的还是他们家的小孩,不少都在家无所事事。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