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研究生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这个问题并不是南京大学独有的,国内有太多的大学,早就开始本研倒挂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在不少名校中,博士生几乎和本科生一样多。这类似个倒金字塔,高等教育里的“初级”——本科,反倒是人数最少的了。
这会带来什么?
在我看来,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剧“第一学历歧视”,且让这种“歧视”越来越显得合理。
01
有机构统计,在2025年,仅“双一流”高校方阵里,已有至少44所,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
例如,复旦大学25级本科招生4000人,研究生招生1.3万,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的3倍多。此外,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今年的新生研本比不仅高于学校此前公布的在校生研本比,也超过去年招生研本比,呈现“步步高升”的态势。
不仅是大学,甚至大学扎堆的城市,研究生都比本科生更多。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2023年北京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这可能也是“情有可原”。一览这些本研倒挂的学校名单,就能发现这些学校其实还不错,都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既然是研究型大学,那么多一些研究生,合情合理。
不过,以后可能又变了。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发布,此次授权审核共新增 831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192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而据统计,本轮拟新增学位授权点大于 10 个的“双非”院校(非“985”、非“211”院校),硕士点的涨幅多数都达到了 300%,也就是所谓的“二本硕士点正呼啸而来”。
那么,未来这种倒挂,必然进一步加剧。也不仅仅是知名大学,研究生全方位增长,大家“喜大普奔”。
02
研究生剧增,到底有什么影响?
如果有大局观,应该会觉得“这是好事啊”。比如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了,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层次提高了,大家是不是“都有光明的前途”另说,但至少“硕士或博士”学历说出去好听啊。
不过站在个人来说,至少有一点无法忽视:“第一学历歧视”肯定会加剧。
所谓“第一学历歧视”,就是看重本科背景。本科院校一般,哪怕研究生背景刷得很漂亮,一样没什么用。
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常见,也几乎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原因也很简单,很多用人单位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既然研究生比本科生都多,当然名校的本科生更有含金量。
而且这也跟高考和考研的机制有关。高考是一种无差别竞争,动辄就是几十万人一起,然后要进入前几百才算是“优秀”。这个如果不考虑到地区差异和特殊渠道,简直无可指摘,连面试都没有,只有一个量化的且残酷的纸面成绩。
但研究生不一样。考研,可以挑专业,竞争体量只是几十个或者上百个人。虽然这也很不容易,可因为有和老师“套瓷”环节,还有各种所谓夏令营、保送,竞争烈度要低几个档次。
至于读博,那就更多偶然因素了——和跟了几年的硕导说想“读博”,双方一合意,还有多少“留给外人”的空间?
用人单位对此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看重“第一学历”。这可能都无关智商,而是一种“服从性指标”,能在高考这种全科目、以刷题为核心战术的考试中胜出,那最起码是最能“坐得住”的,这当然比为了读研而去想花钱发论文什么的可靠得多。
不仅是用人单位,就连老师都开始“歧视”研究生了。几年前就有中国人民大学某教授发文,表示非常不喜欢给研究生上课,而给出的理由是,跟本科生相比,他们差距很大,既没有基础又没有求知欲,很多最基本的常识,一问三不知,不以为耻,只知道完成必修课程,修满学分,顺利毕业。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