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房地产覆辙 又一支柱产业要崩
地产和光伏产业的覆辙,唯一的出路是让许多车企倒闭,但地方政府会提供支持极力避免车企倒闭,使汽车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逾七成二手车经销商亏损 新能源汽车陷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73.6%的二手车经销商陷入亏损。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报告》中,今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有所增长,但均价却出现了下降,成交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61,180元(人民币,下同)降至53,673元,跌幅达12.3%,呈现量升价降态势。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中国汽车销量的36.7%。
此外,二手车库存压力增大。2025年6月,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延长至43天,库存周期30天以上的企业占比提升至35.6%,显示出车商经营压力仍在加大。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到2030年,中国129个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品牌中,只有15个能够实现财务可行性。
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小鹏汽车CEO兼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在2023年预测,到2030年,一家车企要想生存,年销量必须达到300万辆,而最终只有八家企业能做到。小鹏汽车2024年仅仅卖出19万辆。
中国汽车的价格战已进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师认为,唯一的出路是让许多车企倒闭。但许多官员抗拒这种“硬手段”,因为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和消费下滑。
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裕涵(Yuhan Zhang,译音)表示,这导致汽车制造商和地方政府陷入恶性循环。他说:“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强化,这可能会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和车企深度绑定 坚持不退场
今年6月,广州市政府发布政策文件,表示希望培育多达三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每家年产能达到50万辆。作为回报,广州承诺每家企业在三年内新建生产线并生产10万辆车时,每年可获得最高5亿元人民币(约7000万美元)的奖励。
政策文件显示,从2023年至2025年,至少还有六个地方政府公布类似政策,鼓励车企扩大产能。
中国最大的卡车制造商之一三一重卡董事长梁林河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即使亏损严重,也要继续销售和生产,因为这可以确保现金流,而现金流对于生存至关重要。他告诉路透社:“这就像骑自行车:只要你继续踩踏板,你可能会感到筋疲力尽,但自行车仍然保持直立。”
不仅地方政府,中共国资委同样为汽车央企撑腰,扩大产能。
2024年国有车企如长安、东风和一汽在电动车竞争中落后于民企时,国资监管机构宣布,希望国企扩大市场份额和产量,而不是关注盈利。今年7月,长安汽车宣布,到2030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提高四倍。

(示意图)
长期产能严重过剩 将重演房地产业的剧烈动荡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近日,新能源汽车大量出现在类似TikTok的社交媒体网站上,以低价甩卖的形式出售。还有一些崭新的车辆被贴上“二手车”的标签,然后运往海外,还有一些最终被遗弃在杂草丛生的汽车坟场里。
路透社的近日调查发现,中国车企正努力实现受政府政策而非消费者需求影响的生产目标。业内高管表示,这使得所有的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几乎无法盈利。中国电动汽车的起售价不到1万美元,而美国电动汽车售价低于3.5万美元的车型寥寥无几。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中国新能源汽车业产能过剩,引发“零公里二手车”“汽车坟场”等乱象丛生,车企几乎无利可图,而中共政策正是其始作俑者。分析师们认为,中国汽车业将重蹈房逾七成二手车经销商亏损 新能源汽车陷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73.6%的二手车经销商陷入亏损。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报告》中,今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有所增长,但均价却出现了下降,成交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61,180元(人民币,下同)降至53,673元,跌幅达12.3%,呈现量升价降态势。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中国汽车销量的36.7%。
此外,二手车库存压力增大。2025年6月,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延长至43天,库存周期30天以上的企业占比提升至35.6%,显示出车商经营压力仍在加大。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到2030年,中国129个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品牌中,只有15个能够实现财务可行性。
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小鹏汽车CEO兼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在2023年预测,到2030年,一家车企要想生存,年销量必须达到300万辆,而最终只有八家企业能做到。小鹏汽车2024年仅仅卖出19万辆。
中国汽车的价格战已进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师认为,唯一的出路是让许多车企倒闭。但许多官员抗拒这种“硬手段”,因为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和消费下滑。
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裕涵(Yuhan Zhang,译音)表示,这导致汽车制造商和地方政府陷入恶性循环。他说:“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强化,这可能会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和车企深度绑定 坚持不退场
今年6月,广州市政府发布政策文件,表示希望培育多达三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每家年产能达到50万辆。作为回报,广州承诺每家企业在三年内新建生产线并生产10万辆车时,每年可获得最高5亿元人民币(约7000万美元)的奖励。
政策文件显示,从2023年至2025年,至少还有六个地方政府公布类似政策,鼓励车企扩大产能。
中国最大的卡车制造商之一三一重卡董事长梁林河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即使亏损严重,也要继续销售和生产,因为这可以确保现金流,而现金流对于生存至关重要。他告诉路透社:“这就像骑自行车:只要你继续踩踏板,你可能会感到筋疲力尽,但自行车仍然保持直立。”
不仅地方政府,中共国资委同样为汽车央企撑腰,扩大产能。
2024年国有车企如长安、东风和一汽在电动车竞争中落后于民企时,国资监管机构宣布,希望国企扩大市场份额和产量,而不是关注盈利。今年7月,长安汽车宣布,到2030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提高四倍。

(示意图)
长期产能严重过剩 将重演房地产业的剧烈动荡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近日,新能源汽车大量出现在类似TikTok的社交媒体网站上,以低价甩卖的形式出售。还有一些崭新的车辆被贴上“二手车”的标签,然后运往海外,还有一些最终被遗弃在杂草丛生的汽车坟场里。
路透社的近日调查发现,中国车企正努力实现受政府政策而非消费者需求影响的生产目标。业内高管表示,这使得所有的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几乎无法盈利。中国电动汽车的起售价不到1万美元,而美国电动汽车售价低于3.5万美元的车型寥寥无几。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