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永远涨?被房坑惨30年没翻身
温哥华多伦多永远涨,是经常被网友评论的一句话,这句话至少到目前是正确的。
但未来呢?看看日本的情形。日本几代人都被房子坑惨了:它曾让日本30年没翻身!
当一个国家的房价开始高攀时,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即将盛极而衰。为什么呢?因为钱本身没有价值,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当钱流动到房子这个环节时,就开始变成了钢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动不下去了。日本就是前车之鉴,30年仍然没有翻身!

先看一张神图,非常清晰,日本的房价已经快跌了30年,而日本跟我们一样,上涨的时候都是一线城市涨,东京涨的最快最高。大概当年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东京掌握着教育、医疗、金融、就业等等资源,所以东京房价不会跌。
90年代开始,泥沙俱下。别管什么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东京核心圈,价格同样是暴跌。只不过跌到后来,一线城市还能止血,而二三线城市根本就没有这个功能。现在还在跌!
有个朋友家的父辈买了一套大阪的房子,当年倾其所有,现在跌了一半,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根本卖不掉。

日本朋友提到现在的房子,都是咬牙切齿,有一部分人彻底被房子绑架了,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只为了房子上的负担,由于在日本开征了房产税,大约每年的房产税率是5%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套500万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钱是25万,虽然日本人收入高,但面对这样一笔钱,也是相当的挠头。
日本还规定了,房子买卖要交重税,赠与也要交税。于是日本人彻底疯了,房子完完全全的砸在了手里,再也卖不动了。
有人说日本经济不好,那我们再看看世界的资本中心,金融中心,富人最多的城市纽约。

经过连续十年的上涨,纽约的房价依然出现了深幅度的下跌。虽然跌幅小于全美的跌幅,但是仍然下跌。
最后说回到温哥华,看看这里的房地产现状:
关于温哥华的逆天房市,还得来看一份已经存在了39年之久的月度报表。。。

说的就是大温地产局一直持续追踪的本地所有房屋的均价指数,范围从北部的惠斯勒到南部的史夸米殊,从西面的温岛Powell River到东面的枫树岭,这份数据的收集最早是从1977年开始的。
这份数据显示出,大温地区的独立屋均价在过去5个月的涨幅竟然和从1981年到2005年这24年间的涨幅相同。。。
去年9月,已售独立屋的均价为$140万,10月就涨到了$160万,12月涨到$170万,上个月涨到了$180万,总共涨了$42万。
相比之下,从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的5年里,均价从$100万仅涨到$140万;
从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的5年里,均价从$60万涨到$100万;
而从1981年2月到2005年8月的24年里。均价则从$18万涨到了$60万。
具体请看(1977年到现在的独立屋均价指数):

在1981年,当时独立屋的平均售价一下子涨到$18万时还引起非常多的担忧,因为这个价格比上一年整整翻了一倍。
根据加拿大央行的通胀率,当年的$18万相当于现今的$486,652元。
UBC商学院的经济师Thomas Davidoff表示,对于目前大温的房市数据,实在是非常震撼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29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加西网综合)但未来呢?看看日本的情形。日本几代人都被房子坑惨了:它曾让日本30年没翻身!
当一个国家的房价开始高攀时,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即将盛极而衰。为什么呢?因为钱本身没有价值,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当钱流动到房子这个环节时,就开始变成了钢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动不下去了。日本就是前车之鉴,30年仍然没有翻身!

先看一张神图,非常清晰,日本的房价已经快跌了30年,而日本跟我们一样,上涨的时候都是一线城市涨,东京涨的最快最高。大概当年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东京掌握着教育、医疗、金融、就业等等资源,所以东京房价不会跌。
90年代开始,泥沙俱下。别管什么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东京核心圈,价格同样是暴跌。只不过跌到后来,一线城市还能止血,而二三线城市根本就没有这个功能。现在还在跌!
有个朋友家的父辈买了一套大阪的房子,当年倾其所有,现在跌了一半,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根本卖不掉。

日本朋友提到现在的房子,都是咬牙切齿,有一部分人彻底被房子绑架了,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只为了房子上的负担,由于在日本开征了房产税,大约每年的房产税率是5%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套500万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钱是25万,虽然日本人收入高,但面对这样一笔钱,也是相当的挠头。
日本还规定了,房子买卖要交重税,赠与也要交税。于是日本人彻底疯了,房子完完全全的砸在了手里,再也卖不动了。
有人说日本经济不好,那我们再看看世界的资本中心,金融中心,富人最多的城市纽约。

经过连续十年的上涨,纽约的房价依然出现了深幅度的下跌。虽然跌幅小于全美的跌幅,但是仍然下跌。
最后说回到温哥华,看看这里的房地产现状:
关于温哥华的逆天房市,还得来看一份已经存在了39年之久的月度报表。。。

说的就是大温地产局一直持续追踪的本地所有房屋的均价指数,范围从北部的惠斯勒到南部的史夸米殊,从西面的温岛Powell River到东面的枫树岭,这份数据的收集最早是从1977年开始的。
这份数据显示出,大温地区的独立屋均价在过去5个月的涨幅竟然和从1981年到2005年这24年间的涨幅相同。。。
去年9月,已售独立屋的均价为$140万,10月就涨到了$160万,12月涨到$170万,上个月涨到了$180万,总共涨了$42万。
相比之下,从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的5年里,均价从$100万仅涨到$140万;
从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的5年里,均价从$60万涨到$100万;
而从1981年2月到2005年8月的24年里。均价则从$18万涨到了$60万。
具体请看(1977年到现在的独立屋均价指数):

在1981年,当时独立屋的平均售价一下子涨到$18万时还引起非常多的担忧,因为这个价格比上一年整整翻了一倍。
根据加拿大央行的通胀率,当年的$18万相当于现今的$486,652元。
UBC商学院的经济师Thomas Davidoff表示,对于目前大温的房市数据,实在是非常震撼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