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情報] 華人涉傀儡集資貸款炒房偷稅被曝
大溫地區貸款炒房,涉偷稅被線人實名舉報。

配圖為顧先生
根據實名線人Demetre Lazos舉報材料和環球郵報調查顯示,顧先生是2009年通過聯邦投資移民項目移民加拿大,現為加拿大公民。移民溫哥華後,成立了3家房地產公司,通過簽署房地產“實際受益人”合同方式,使用來自他人的借貸資金做首付,他人身份在加拿大銀行貸款,購買住宅物業,幾年後炒賣出去。整個過程涉嫌規避巨額稅負, 暴露出加拿大嚴重的系統漏洞和松散的政府監管。
根據環球郵報對至少36單房地產交易的調查顯示,顧先生或者他所有的幾家公司通過高息攬儲集資(在幾個案例中,為月息1%,或年息15%),吸引了多名“投資者”,包括本國人和中國人。顧先生使用這些投資者的資金作為購房首付,以及使用他們的身份向加拿大銀行貸款購房。見下圖:

這些投資者需要簽署”全權委托書“(Power of Attorney)授權顧先生或其公司購買房地產,雖然這些房產的產權證使用的都是“投資者”名字,(也作為投資安全性的擔保)。但房產的“實際受益人”卻是顧先生,投資者除獲得歸還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外,所有收益都歸顧先生所有。通過這種方法,隱藏了真實業主身份,輕易地獲得了巨量的購房資金,在賣房時還通過業主“自住房”政策,規避了資本利得稅。
環球郵報的壹個案例顯示,壹套房產在空置3年多後,以500多萬加元售出,在過去2年中,顧先生共向其“投資者”支付了120多萬加元“管理費”和“傭金”。而在同壹時期,顧先生和夫人經常從其銀行賬戶轉出大筆資金,有時壹筆就超過60萬加元,而其信用卡消費超過31萬加元,家庭以寶馬奔馳轎車代步。
顧先生的報稅記錄顯示,2015年其個人收入僅為45865元,而其妻子唐敏(Min Tang, 音譯)為23612加元。其名下的3家公司全部申報虧損。然而自稱是“家庭主婦”的顧太太最近卻能在西溫以210萬加元無貸款購買了壹幢帶有壯觀海景的全新莊園--當然這是從其投資者手中以遠低於市場價格“購買”的。
根據顧先生名下3家公司的支票記錄,在2014年到2016年間,至少收到760萬加元款項,但都被標注為投資者“借款“,根據加拿大稅法,這些資金都屬於”非納稅款項“。

配圖為舉報材料
這些投資者購房記錄顯示,很多投資者申報名下房產為”自住房“, 雖然他們根本壹天也沒有居住過。但卻可以在賣房獲利後,無需繳納資本利得稅。
環球郵報甚至調查了顧先生的壹些“投資者“。壹名叫張申林(Shen Lin Zhang, 音譯)的客人在2014年申報收入59711加元,納稅2594加元,而家庭主婦張夫人則居住在溫哥華價值200萬加元的房子裡。在同壹時期裡,張先生以300萬加元賣掉壹套房產,然後再以和顧先生合作的形式,買入2套總價值400萬加元的房產。而張先生還擁有大約300萬加元的海外資產。
加拿大稅局(CRA)正在調查這個舉報案件。CRA稱,2015年在安省和BC省共調查了2203宗房地產涉稅案,明年計劃更多些。CRA將嚴肅處理偷稅案例,承諾保護稅務系統的公平和完整。
本文根據環球郵報報道編譯,略有刪節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已經有 33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今天環球郵報爆料,華裔顧俊剛(Jun Gang Gu, 音譯)巧妙使用他人身份在
配圖為顧先生
根據實名線人Demetre Lazos舉報材料和環球郵報調查顯示,顧先生是2009年通過聯邦投資移民項目移民加拿大,現為加拿大公民。移民溫哥華後,成立了3家房地產公司,通過簽署房地產“實際受益人”合同方式,使用來自他人的借貸資金做首付,他人身份在加拿大銀行貸款,購買住宅物業,幾年後炒賣出去。整個過程涉嫌規避巨額稅負, 暴露出加拿大嚴重的系統漏洞和松散的政府監管。
根據環球郵報對至少36單房地產交易的調查顯示,顧先生或者他所有的幾家公司通過高息攬儲集資(在幾個案例中,為月息1%,或年息15%),吸引了多名“投資者”,包括本國人和中國人。顧先生使用這些投資者的資金作為購房首付,以及使用他們的身份向加拿大銀行貸款購房。見下圖:

這些投資者需要簽署”全權委托書“(Power of Attorney)授權顧先生或其公司購買房地產,雖然這些房產的產權證使用的都是“投資者”名字,(也作為投資安全性的擔保)。但房產的“實際受益人”卻是顧先生,投資者除獲得歸還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外,所有收益都歸顧先生所有。通過這種方法,隱藏了真實業主身份,輕易地獲得了巨量的購房資金,在賣房時還通過業主“自住房”政策,規避了資本利得稅。
環球郵報的壹個案例顯示,壹套房產在空置3年多後,以500多萬加元售出,在過去2年中,顧先生共向其“投資者”支付了120多萬加元“管理費”和“傭金”。而在同壹時期,顧先生和夫人經常從其銀行賬戶轉出大筆資金,有時壹筆就超過60萬加元,而其信用卡消費超過31萬加元,家庭以寶馬奔馳轎車代步。
顧先生的報稅記錄顯示,2015年其個人收入僅為45865元,而其妻子唐敏(Min Tang, 音譯)為23612加元。其名下的3家公司全部申報虧損。然而自稱是“家庭主婦”的顧太太最近卻能在西溫以210萬加元無貸款購買了壹幢帶有壯觀海景的全新莊園--當然這是從其投資者手中以遠低於市場價格“購買”的。
根據顧先生名下3家公司的支票記錄,在2014年到2016年間,至少收到760萬加元款項,但都被標注為投資者“借款“,根據加拿大稅法,這些資金都屬於”非納稅款項“。

配圖為舉報材料
這些投資者購房記錄顯示,很多投資者申報名下房產為”自住房“, 雖然他們根本壹天也沒有居住過。但卻可以在賣房獲利後,無需繳納資本利得稅。
環球郵報甚至調查了顧先生的壹些“投資者“。壹名叫張申林(Shen Lin Zhang, 音譯)的客人在2014年申報收入59711加元,納稅2594加元,而家庭主婦張夫人則居住在溫哥華價值200萬加元的房子裡。在同壹時期裡,張先生以300萬加元賣掉壹套房產,然後再以和顧先生合作的形式,買入2套總價值400萬加元的房產。而張先生還擁有大約300萬加元的海外資產。
加拿大稅局(CRA)正在調查這個舉報案件。CRA稱,2015年在安省和BC省共調查了2203宗房地產涉稅案,明年計劃更多些。CRA將嚴肅處理偷稅案例,承諾保護稅務系統的公平和完整。
本文根據環球郵報報道編譯,略有刪節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