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加开重要会议 正国级点谁的名

  周一,人民大会堂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这次会议属于“临时加开”。

  按照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在双月下旬召开。6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刚闭幕,这次会议与那次闭幕仅隔17天。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来仅加开过两次常委会会议,分别针对“辽宁人大贿选案”及“修宪”问题。这次则聚焦“环保”。

  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用大篇幅列出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共有30多个地方、单位或企业被点名。

  

  栗战书任组长

  今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为4个小组,分赴8省区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

  先来看看这次“法律巡视”的“豪华”阵容。

  要知道,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不同于中央环保督查,也不同于环保部门行政执法。

  人大执法检查全过程、各方面都要以法律为依据。对“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不能越俎代庖,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案件,可作为麻雀(电视剧)剖析梳理,但不能直接处理。

  这次的执法检查,组长是栗战书,副组长有5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沈跃跃、丁仲礼,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和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高虎城。

  在谈到本次执法检查的突出特点时,栗战书提到了6个字,“敢于动真碰硬”。

  检查组去了8个省区——河南、 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

  让政府部门负责人回答问卷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期间,还进行了一场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法“考试”。

  问卷题目:主观题和客观题

  答题形式:半开卷、不记名方式


  问卷人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125名(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101名,地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24名);企业负责人15名。

  125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只有39位全部答对,正确率为31.2%。企业法律责任问卷正确率更低,15位企业负责人无一全部答对。

  “执法检查期间的问卷调查显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没有组织好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部门负责人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模糊,企业干部职工对法律主要制度规定不了解。”栗战书在作报告时提到。

  点了谁的名?

  “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布局偏乱,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运输结构不合理,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因”,栗战书在作报告时提到。

  报告专门指出了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四地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的70%, 重化工业占传统工业70%

  河北邯郸“城中有钢” ;石家庄 “煤电围城”等问题突出

  内蒙古包头重化企业围城,全市建成区面积不足总面积1%,但集聚了全市约90%的钢铁产能、89%的火电装机和90%的稀土产量。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